2015年12月30日

葉榮鐘先生《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的時代意義──代序



從較長遠的歷史來看,百年來的各種路線似乎各有其適應與不適應時代環境之處,可謂各擅勝場。而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局勢大變以來,以百年前的蘇聯為師的馬列路線如今不再。而當孫中山的與馬列的路線都沒能完全解決兩岸問題,而時代又再次進入巨變之交,或許曾經被棄置一旁的梁啟超路線及其追隨者的思想、人格與精神底蘊,可以為我們尋找另一種解法提供參考,來完成中國民族解放的最後一役。或許這是在乙未割台120週年之際出版葉榮鐘先生的選集,對我們,尤其是對四顧茫然、自覺沒有出路的當下台灣青年,最重大的意義。
◎本文是為《葉榮鐘選集 政經卷》一書第一輯「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所寫的序(人間,201512月)。

2015年12月22日

敬悼一位保釣與平民教育的鬥士




林孝信一生投入兩項志業──保衛釣魚台運動與平民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我與他有密切交集的是保釣運動。
我與林孝信初次見面是在七○年代中期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冬天。1975年秋天我們赴美國留學,首站是中西部五大湖邊的底特律。開學不久我們看到有個校園社團將放映大陸歌舞劇電影《東方紅》的張貼,就偷偷溜進去看,但還是被人注意到了,還好注意到我們的是底城的老保釣。由此機緣,曾經參與台大保釣的我們就與北美的老保釣聯繫上了。不久之後的一個大雪覆蓋的冬日,底城的老保釣帶著我們去見一位從芝加哥來的他們的老大,就是林孝信,他們叫他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