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回憶陳柔縉

回憶陳柔縉
十一年前的2010年年初,在拙作《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的最後編輯階段,我為了其中的一些老照片與圖片,去拜訪住在台北市青田街一帶的台南耆老黃天橫先生──他收藏著無數台南府城的老資料,不意在那裡巧遇陳柔縉女士,她也到黃老先生這裡來尋寶。我之前就讀過陳女士的數本作品,知道她對台灣在日據時期的庶民文物很熟稔,遂不揣冒昧詢問是否可對拙作有所指教,她很爽快地答應了。那天大家還一起在永康街的呂桑食堂午餐,高高瘦瘦的她那時就騎著單車穿梭大街小巷,來去如風。
隔天我將校對稿郵寄給她,她也很快回信指正其中服飾細節的錯誤,並提供了一些珍貴的老照片,來得及在出版前補正。後來我也提供我為了繼續寫台南故事所蒐集的老照片圖檔給她。而拙作在該年3月出版時,我在〈後記〉裡慎重地表示了對她致謝之意。
之後十年來竟無機會再見面,如今卻驚聞她不幸去世的消息,令人惆悵不已。十一年前的那次機緣令我十分感念,遂寫下此回憶作為紀念。


 


 

2021年5月12日

一個台灣人的紅衛兵印象:序王舒柳《那個中國》

 

◎本文是為王舒柳女士所編著的《那個中國:旅華西方人眼中的毛澤東時代》所寫的序。這本書出版於20213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台社論壇34】。上圖為孫滋溪1964年作品。

在接到囑託希望我為書寫序而把書稿讀過一遍之後,一時竟不知如何下筆。這本書把場景拉回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國大陸,而那時正是我的青春成長年華,一下子讓我回到那尋夢的天真時光,重新勾起那時與大陸千絲萬縷的情懷與糾結。

2021年3月5日

帝國的非物質遺留

 論台灣與香港被占領經驗的異同

◎本文由〈關於東亞被殖民經驗的一些思考〉(2015)一文增補修訂而成。原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15期,20204月,259-283頁。20213月修訂。

每次歷史事件的發生都牽涉到多重因素,今天對於香港這幾年來的動亂有各種說法,包括屬於所謂顏色革命的一環或是香港加強版的太陽花運動。這些說法各有其立論基礎,也能從不同的視角呈現部分的真相,而本文要進行的則是從一個歷史性的比較角度來觀察。具體說就是拿台灣光復來與香港回歸做比較,也就是去探索二二八事變與今日香港動亂的共同歷史性因素。這個比較的意義在於它們都是在19世紀時先後被列強割據的中國領土,也都在回歸母國時產生了衝突。從這個面向來探索或許更有助於我們對台灣與香港問題的歷史性理解,也希望進而對中國各地現代化過程的差距與異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