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葉榮鐘先生《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的時代意義──代序



從較長遠的歷史來看,百年來的各種路線似乎各有其適應與不適應時代環境之處,可謂各擅勝場。而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局勢大變以來,以百年前的蘇聯為師的馬列路線如今不再。而當孫中山的與馬列的路線都沒能完全解決兩岸問題,而時代又再次進入巨變之交,或許曾經被棄置一旁的梁啟超路線及其追隨者的思想、人格與精神底蘊,可以為我們尋找另一種解法提供參考,來完成中國民族解放的最後一役。或許這是在乙未割台120週年之際出版葉榮鐘先生的選集,對我們,尤其是對四顧茫然、自覺沒有出路的當下台灣青年,最重大的意義。
◎本文是為《葉榮鐘選集 政經卷》一書第一輯「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所寫的序(人間,201512月)。

2015年12月22日

敬悼一位保釣與平民教育的鬥士




林孝信一生投入兩項志業──保衛釣魚台運動與平民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我與他有密切交集的是保釣運動。
我與林孝信初次見面是在七○年代中期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冬天。1975年秋天我們赴美國留學,首站是中西部五大湖邊的底特律。開學不久我們看到有個校園社團將放映大陸歌舞劇電影《東方紅》的張貼,就偷偷溜進去看,但還是被人注意到了,還好注意到我們的是底城的老保釣。由此機緣,曾經參與台大保釣的我們就與北美的老保釣聯繫上了。不久之後的一個大雪覆蓋的冬日,底城的老保釣帶著我們去見一位從芝加哥來的他們的老大,就是林孝信,他們叫他老林。

2015年7月27日

關於東亞被殖民經驗的一些思考


──台港韓三地被殖民歷史的比較
有關當代韓國與台灣的各種比較中,一直有這麼一個困惑許多人的問題:同樣受過日本帝國的殖民,相對於韓國人的「反日」,為什麼台灣人顯得那麼「親日」?這個問題同樣可以用來對香港人發問:為何香港人不「反英」?
◎本文刊登於《思想》第28期(台北,20155月)。

2015年2月6日

再說幾句並回應洪凌



我寫那篇〈哀楊逵精神的失落〉時以為這種文章一向沒什麼人理會,沒想到引起不少迴響,將近一年之後竟還餘波蕩漾。由此,我想還是必須再多說幾句。

2015年1月5日

重尋東亞共同的新向量



──從七十年代台灣的兩個思想變動談起
關於這個東亞共同理想的動力,幾年前我有個機會得到很大的啟發,那是在20105月,我第一次去那霸參加了為新崎盛暉《沖繩現代史》中文版與韓文版的出版舉辦的「以沖繩為方法」研討會。那次除了認識到不少對此有著深刻反思的沖繩進步人士外,也讓我初次理解到沖繩的歷史與現狀,雖然台灣與琉球在地理上是那麼接近。我記得剛到第二天日本與美國政府共同發表要將普天間基地移往邊野古的聲明,當天晚上我們就參加了反美軍基地的示威遊行。
◎本文發表於201423日在東京一橋大學舉辦的「台湾、沖縄、分断と孤立のアジアをつなぎ直す」(台灣、沖繩、重新將被斷裂而孤立化了的亞洲連接起来)研討會,定稿刊登於《人間思想》第7/8期,2014年夏‧冬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