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英語與水龍頭



那位巴基斯坦人能夠嘲笑台灣留學生講不好英語的正當理由,就只能是他們曾經被英國人殖民統治過,而以此為誇耀也只不過就像解放了的奴隸在誇耀著他過去的奴隸地位一樣。…就像那個巴基斯坦人的流利英語應該歸功於他們曾經被英國統治過一樣,台灣當時能有自來水也不能不算入曾被日本統治過的這個事實。
此文原刊於《中時晚報》時代副刊 後視鏡專欄,19911218

在台灣受教育的人雖然在考試上身經百戰,托福成績可以高到令洋人咋舌,但是到了美國之後在英語聽講方面的差勁,也頗令老美百思不解。不過當一個講著雖帶濃厚腔調,但卻十分流利英語的印度或巴基斯坦人,面對台灣留學生的癟腳英語時,就不只是百思不解了。我們在美國遇見一位巴基斯坦留學生,他就對台灣留學生的講不好英語,很鄙夷地不以為然。
當然台灣留學生講不好英語,其中不小的一部分是要歸疚台灣的聯考制度。但是即使台灣的學生能夠接受正常的英語教學,也可能比不上那位巴基斯坦人的英語流利。原因很簡單,英語並不是在台灣的人日常使用的語言,甚至也不是學校裡面的教學語言。而巴基斯坦則因為曾經長時期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已經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在某些場合甚至是唯一語言了。所以講好英語對一個能夠出國留學的巴基斯坦人而言,已經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了。由此看來,那位巴基斯坦人能夠嘲笑台灣留學生講不好英語的正當理由,就只能是他們曾經被英國人殖民統治過,而以此為誇耀也只不過就像解放了的奴隸在誇耀著他過去的奴隸地位一樣。
在台灣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五十年後,回歸「祖國」時所發生的一連串歷史悲劇的脈絡裡,有一個在台灣人中老生常談的關於來台接收戰果的國府軍隊的笑話。這個笑話描寫一個國府士兵來到台灣,看到當時牆上的自來水龍頭會流出水來覺得很神奇,也去買來一個就往牆上一鑽,期待著也能流出水來。這個笑話藉著對來台接收的國府士兵的嘲笑,來發洩對國民黨政權的怨恨,本是十分可以理解的。然而四十年後,怨恨未消而笑話依舊流傳,尤其成為台灣民族主義者用來鄙視落後的中國人的材料,甚至有個試圖想調和所謂的「省籍矛盾」的電視喜劇最近也用過這個為題材,可見這個觀點不分政治立場已經形成台灣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自來水是日本帝國殖民統治台灣所帶來的現代化結果之一,就像那個巴基斯坦人的流利英語應該歸功於他們曾經被英國統治過一樣,台灣當時能有自來水也不能不算入曾被日本統治過的這個事實。在了解到這個歷史脈絡之後,一個包容的胸懷應是以哀矜而勿喜的態度來對待這個故事,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有意無意的想藉「省籍矛盾」奪權的各方人馬,以此笑話來強化中國之落後性的刻板印象。
在二次戰後的環境下,自來水誠然是代表著台灣的進步性。然而自來水也不是當時所有的台灣人都能享受到的,它只存在於都市的少數地區,對當時台灣大部分鄉村地區而言,這還是件奢侈的事。也就是說,自來水的有無相當一部分是反映著台灣城鄉的差距。在這個脈絡下,台灣人嘲笑來接收的國府士兵不知自來水龍頭為何物,也就像台灣城市人嘲笑台灣鄉下人同樣的心態。
因此這個自來水龍頭的笑話可以帶出這麼兩點觀察,一個是它反映著殖民統治所帶來的心理扭曲,另一個是它表現出城鄉差距下一般人的階級偏見。到了今天這種心理扭曲與階級偏見還繼續留在不少宣稱追尋公義的政治人物身上,成為以製造統獨之爭來擴張政治勢力的材料,而這也正是以此為主要論爭的這次選舉悲哀的所在。
(本文寫於1991年國大代表選舉之時,水龍頭故事在選戰中又一再被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