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唱合與共生



雖然春天的喜鵲是如此兇狠,但在大部份的日子,人們在荒野與澳洲喜鵲遭遇的經驗,卻是牠們有如情歌般的鳴唱。第一次聽到時,我們正投宿於坎培拉荒郊的一家旅舍,那天清晨就在遠遠傳來的迷離動人的歌聲中醒來。我們當時可以確定的是一群鳥在鳴唱,而且你一段我一段,頗有秩序地交互唱和,聲調極為惑人,又像是流水穿過石隙,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我們平常在都市所見的澳洲喜鵲的集體鳴唱。
◎本文寫於1998年。

雌雄唱和的鞭鳥
沿著澳洲東部海岸的山區雨林裡,經常會聽到一種有如抽動皮鞭的響亮聲,是來自名如其鳴的鞭鳥(Whipbird)的鳴叫。其實牠們的整串鳴聲還蠻複雜的,先是一串「嘻嘻嘻嘻─」的輕聲低鳴,接著突然爆出一聲上揚而嘹亮、有如抽鞭之聲的「Wheep」,然後以兩聲堅定的「救!救!」來結束。整串連起來就是:「嘻嘻嘻嘻─Wheep! 救!救!」走進澳洲雨林,這樣的一串鳴聲最是給人蠻荒野性的深刻印象。
這種嘹亮的鳴聲雖然令人難忘,然而鞭鳥卻很難讓人看到,因為牠們總是躲藏在灌叢中難得現身。每次與澳洲鳥友出去觀鳥,即使鞭鳥的鳴聲就在身旁不遠,大家是不會花功夫去搜尋的,顯然認定會是徒勞。
鞭鳥的鳴聲經常是完整的一串,但有時候卻只聽到「嘻嘻嘻嘻─Wheep!」,而且接連幾次都是如此。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一整串鳴唱其實是一對雌雄鞭鳥的唱和。公的總是先唱「嘻嘻嘻嘻─Wheep!」,而母鳥馬上接著「救!救!」,如此一呼一應,讓人分不出是兩隻鳥。因此落單的公鳥,沒有了母鳥的呼應,就只能不斷唱出前半段。在知道了真相之後,這種公鳥單獨的鞭鳴聲聽起來就不免令人覺得失落了。
喜鵲的迷離情歌
野鳥與人類一般而言是可以和平共存的,攻擊人類的事情絕無僅有,除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就像剛生小狗的母狗,或者是帶著小熊的母熊,育雛期間的親鳥也是最具攻擊性的時候,而人們只要不去侵犯鳥巢,一般並不會招來自衛性的攻擊。然而在澳洲人們卻要提防春天時節的澳洲喜鵲,在都市裡也不例外。曾經有位婦人控告當地市政府失職,因為市府沒有在一處公園設立警告標誌,以致她在那裡被澳洲喜鵲攻擊。
澳洲喜鵲與其他地方的喜鵲並非同一個家族,甚至身材也比一般喜鵲大很多,有四十公分長。牠有著黑白相間的羽色,配上紅色的眼睛,加上一張尖銳有力、如烏鴉般造型的大嘴,長相不甚友善。但是牠們適應力甚強,在都市地區生存下來,到處可見。牠們平常與人類相安無事,然而在春天育雛期間,澳洲的很多城市就會發出警告,要人們避開牠們的育雛區域,以免遭受攻擊。
有人形容牠們為俯衝轟炸機,因為牠們會從空中衝向攻擊對象,以其利嘴施以令人疼痛甚至危險的一戳。牠們通常從背後攻擊頭部,但有時候也會從空中掉下,以整個身體的重量衝撞,造成受害者的淤傷。因此專家就建議在春天經過牠們的育雛區域時要戴帽子,也有人建議騎腳踏車時在車後豎一根比人高的小旗子會有阻嚇作用。
雖然春天的喜鵲是如此兇狠,但在大部份的日子,人們在荒野與澳洲喜鵲遭遇的經驗,卻是牠們有如情歌般的鳴唱。第一次聽到時,我們正投宿於坎培拉荒郊的一家旅舍,那天清晨就在遠遠傳來的迷離動人的歌聲中醒來。我們當時可以確定的是一群鳥在鳴唱,而且你一段我一段,頗有秩序地交互唱和,聲調極為惑人,又像是流水穿過石隙,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我們平常在都市所見的澳洲喜鵲的集體鳴唱。
然而這個有似山野情歌的對唱,對澳洲喜鵲而言卻一點也不羅曼蒂克,實際上那是一種戰號,一種領域宣示,警告鄰族不得越界。澳洲喜鵲是群居動物,野外的一個大群可能多至數十隻,共同育雛,共同防衛領域。而我們那天清晨聽到的,正是附近的一群在一起進行清晨的鳴叫宣示,聽在人類耳裡卻像是美麗的情歌。
槲寄生的共生情結
野鳥與植物形成多樣的共生關係,譬如蜂鳥吸食花蜜,同時也傳播花粉,是最明顯的例子。澳洲有一種屬於啄花鳥科的叫槲寄生鳥(Mistletoebird) ,以寄生在多種樹木上的槲寄生(Mistletoe)果實為主食,與這種植物形成了一種特別奇妙的共生關係。
槲寄生是一類寄生植物的統稱,經常寄生在大喬木的枝幹上,有的甚至寄生在另一種槲寄生上。澳洲幾種主要樹種,如油加利、金合歡、木麻黃、克拉瓊(Kurrajong)等,都是它們寄生的對象,在樹林裡經常見到。
槲寄生有一個特點,就是長出來的枝葉都像極了牠們的寄生主,譬如油加利樹上的槲寄生就長得有如油加利枝葉那般修長飄逸,有著深綠闊葉的克拉瓊樹上的槲寄生則長得寬闊翠綠,而木麻黃上面的則是長得骨感嶙峋的針葉狀,像極了各自的寄生主,十分奇妙。當然這些槲寄生在仔細觀察之下都可以看出與母樹的區別,油加利樹上的顯得黃了點,克拉瓊樹上則綠了點,而木麻黃上面的則顯得僵硬了些,它們對寄生主的模仿顯然有點過了頭。
澳洲所有的槲寄生植物都得靠野鳥來幫忙繁衍,尤其是靠以其果實為主食的槲寄生鳥。槲寄生花在開過後會迅速結成一顆漿果,漿果內含一粒很黏的種子,槲寄生鳥最喜歡吃這種漿果。
槲寄生鳥如何幫忙傳播槲寄生種子呢?牠們並不像人吃葡萄那樣可以吐子,只能吞下整粒漿果,而因為牠們的消化道缺乏一般鳥類的有效沙囊,所以在消化了果肉之後,又可以將還保持黏稠狀態的種子迅速排出體外。這個過程是關鍵所在,槲寄生鳥在飽食一頓後,就飛到別的樹上去排便,當牠站在樹木枝幹上時,會扭轉身子來與樹枝平行,以便使排出的槲寄生種子不會掉到地上,而是掉在牠腳爪所棲的枝幹上,並且由於排出來的種子還保持著黏性,就會黏在那裡,而後發芽長成另一叢槲寄生。整個過程是一個奇妙的共生機制。
槲寄生鳥嬌小玲瓏,有個短尾巴,黑色的頭背烘托著紅色的喉嚨與胸部,頗為可愛。由於槲寄生全澳洲都有分佈,在澳洲的荒野只要找得到長著槲寄生的樹木,就會有發現槲寄生鳥的可能。